五更 ( wǔ gēng )

词语解释

  1. 五更 (wǔgēng)
    1.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,即一更、二更、三更、四更、五更 the five periods of the night
    2. 指第五更 before dawn;the fifth watch just before dawn
      • 夜夜达五更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      • 起五更,睡半夜

國語辭典

五更 (wǔ gēng)
  1. 稱長老為「五更」。古天子養老有三老五更,以父兄之禮事之。見禮記.文王世子。

  2. 舊時以漏刻計時,從傍晚到次日清晨,分為五個時段,稱為「五更」。相當於自午後七時起算,每一時段,為兩小時,至清晨五時。

    • 北齊.顏之推.顏氏家訓.書證:「或問:『一夜何故五更?更何所訓?』答曰:『漢魏以來,謂為甲夜、乙夜、丙夜、丁夜、戊夜;又云鼓,一鼓、二鼓、三鼓、四鼓、五鼓;亦云一更、二更、三更、四更、五更;皆以五為節……更、歷也,經也,故曰五更爾。』」
  3. 特指第五更,即天將亮時。

    • 儒林外史.第一回:「次日五更,王冕起來收拾行李,喫了早飯,恰好秦老也到。」
    • 紅樓夢.第五十八回:「一日,正是朝中大祭,賈母等五更便去了。」